教育部辦理 112學年赴捷克高等教育機構短期進修/研究獎學金
(相關附件資料請於文末下載)
一、提供單位:捷克教育部
二、依據:駐捷克代表處111年12月30日捷克字第11142202340號函
三、名額:20名為期10個月獎學金(也可申請5個月)
四、待遇:免學費;具有碩士學位或同等學歷者,每月核予 9,500克朗,未具碩士學位或同等學歷者,每月核予9,000克朗,由受獎者之進修/研究系所發給。亦可自費申請學生宿舍,惟須於申請表上註明。另在捷克研習期間之健康保險費用須自行負擔。
五、受獎期間:112年9月或10月(視擬進修/研究機構之開課表而定)起赴捷克高等教育機構進行5個月或10個月之進修/研究。
六、申請資格:
(一) 具中華民國國籍。
(二) 在校任一學期捷克語或英語成績80分以上或通過「各項英檢與CEFR架構對照表」B2級列之任一項測驗級/分數以上者。
(三) 以112年10月以前已取得學士學位或同等學歷者為佳,惟大學二年級及三年級生、於我國大學任教之研究員/教師、博士候選人亦可提出申請。
(四) 申請者先行確認受獎期間可出國進修/研究。
(五) 經就讀或任教學校向本部推薦,未經推薦程序之個別申請案,不予受理;已在捷克就讀之學生亦由原畢業之國內大學推薦(學校推薦前,請先確認及評估申請者赴捷克之可行性,包括個人、家庭及役齡男性兵役問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等因素)。
七、參加甄選應繳文件
(一) 下列資料請依序排,由推薦學校以電子公文送部,並以pdf 檔傳送申請者甄選資料至本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海外留學科電子信箱: dice3@mail.moe.gov.tw
1. 甄選報名表
2. 護照影本
3. 最高學位證書 (研究員/教師不須繳交 )
4. 在校學業成績單(研究員/教師不須繳交 )
5. 捷克語或英文成績證明
6. 獎學金申請表
7. 履歷表或自傳(2 ,000 字以內 )
8. 讀書 /研究計畫 (2 ,000 字以內 )
9. 推薦函 2封(研究員 /教師不須繳交 )
10. 發表著作清單 (倘有,研究員 /教師須繳交 )
11. 擬進修 /研究機構之邀請函影本(僅研究員/教師須繳交)
(二) 上述文件編號6至編號11請以捷克語或英語撰寫。
八、甄選方式
(一) 初選:即日起申請者向推薦學校提出申請;學校審核後擇優至多推薦5名,於112年2月23日前函送渠等報名表件至本部。
(二) 複選:
1. 書面審查:經本部審查符合申請資格者寄送面試通知單。
2. 面試:112年3月中旬由本部聘請面試委員對符合申請資格者進行面試,擇優錄取;面試原則以英文進行(實際面試時間、地點及方式將另行通知)。
(三) 評審標準(總分100分):
1. 書面資料:包括在校學業成績、個人經歷與傑出表現、在捷克讀書計畫、自傳等,占25分。
2. 人品與態度:包括儀表、禮貌、態度舉止、涵養等,占25分。
3. 言詞與表逹能力:包括思考與反應、言語表達、外文能力、邏輯概念等,占25分。
4. 學識與見解:學識及時事的見解,占25分。
(四) 甄選結果:112年3月下旬由本部函知推薦學校。
九、其他應遵守事項
(一) 申請人應以捷克政府認可之高等教育機構為申請進修/研究之對象,詳細名單請參考附件。
(二) 建議申請人得逕與欲申請進修/研究之系所聯繫,倘取得該系所進修/研究之許可或邀請函,將有助簡化及加速入學程序。僅研究員/教師須於申請時繳交邀請函。
(三) 進修/研究之期限、條件及語言要求,由所欲申請進修/研究之系所自行訂定,申請人是否被接受亦由所欲申請進修/研究之系所在捷克教育部獎學金計畫架構內自行決定。
(四) 申請人請於捷克教育部所提供之申請表詳列擬就讀學校志願,送件後勿再聯繫各院校,或要求更改志願次序,以免影響審核進展;錄取後亦不得更改志願次序,爰請申請人審慎決定擬就讀學校志願。捷克教育部保留酌情調整申請人志願次序之相關權利。
(五) 受獎者研習結束,返國後1個月內,須提供研習心得報告1篇,由推薦學校函送至教育部。
(六) 本獎學金詳細資訊請參考捷克教育部綱站:www.msmt.cz→EU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Scholarships→Scholarship for the Academic Year 2023/2024(https://www.msmt.cz/eu-and-internation ... e-academic-year-2023-2024)。
(七) 考量赴捷短期進修/研究效益,且因捷克當地疫情、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本獎學金保有延期、變更或中止之權利。
教育部與荷蘭鹿特丹伊拉斯莫斯大學(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自110年起簽署合作備忘錄辦理百大獎學金計畫,本獎學金獎助期間為4年,獎學金包括每年學費/研究費(按校方所訂外籍生標準)以及生活補助費每年2萬4,000歐元。
此計畫為教育部首次與荷蘭頂尖大學合作,荷蘭為歐盟國家中高等教育創造經濟及社會價值能力的領先國家之一,該校經濟與商管、醫學、社會科學等領域皆全歐知名,各領域都歡迎我國學生申請前往深造。
(詳見教育部新聞稿: https://www.moe.gov.tw/News_Content.as ... 8&s=6C385E925A27543E# )
該校訂於11月30日(星期三)臺灣時間下午四點辦理線上說明會,請參考會議流程及連結,歡迎有興趣瞭解的同學於會議時間內隨時加入會議!
會議流程:
1.鹿特丹伊拉莫斯大學簡介- Tan博士/Mui博士 16:00-16:05
2.伊拉莫斯醫療中心簡介- Tan博士 16:05-16:25
3.伊拉莫斯醫療中心博士生經驗談-陳采瑩(博士候選人) 16:25-16:35
4.鹿特丹管理學院簡介- Mui博士 16:35-16:55
5.鹿特丹管理學院博士生經驗談-蘇晨知(博士候選人) 16:55-17:05
6.Q&A
會議連結:
Microsoft Teams
為提升青年的國際移動力,拓展國際視野,教育部自96年起開辦學海計畫,為使更多青年學子瞭解這項計畫,教育部於111年11月25日下午2:00時邀請各計畫學生代表於教育部5樓大禮堂,分享海外研修與實習成果。
分享者將會分享他們在國外期間,除在專業領域進修、研習,亦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體驗各國文化特色,同時也將臺灣熱情、友善的一面傳遞給各國人民,每一位都是國民外交青年大使。
歡迎對於海外留學或實習有興趣、渴望出國突破自我的每一位同學,到場聆聽學海第一手的資訊分享,讓想要出國卻不敢踏步的你能夠透過別人的經驗,有機會實踐夢想,譜出不一樣的人生藍圖。
11/25(五)下午2:00 正式開始(1:00-1:40開放報到),與會人員需提前到場
臺北市中山南路5號5樓大禮堂
學海計畫歡迎您的蒞臨
記者會人數有限,請盡早報名,報名截至日期11/21 PM5:00
報名傳送門https://airtable.com/shrLEuZcxfn2qeaaJ
教育部學海計畫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udyabroadmoe
教育部學海計畫IG專頁https://www.instagram.com/studyabroadmoe/
說明:
一、疫情至今仍持續影響社會生活型態,面對社會與校園的解封,如何重新步上軌道或創造有別於疫情前的另一風貌, 爰籌畫國際論壇,分享相關的革新理念與實務作法,並探討政府與學校所應發揮的功能與角色。論壇資訊臚列 如次:
(一)論壇名稱:「後疫情時代高等教育」國際論壇。
(二)時間:111年12月9日(星期五)上午9時至下午4時。
(三)地點: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公誠樓第一會議室及第二會議室。
(四)主題及辦理形式:
論壇流程包括專題座談及綜合討論兩部分。專題講座主題包括「科技融入的後疫情時代高 教挑戰」、「疫情對校務發展影響及後續規劃」、「後疫情時代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探討」等。在綜合討論上,邀請本論壇受邀之主講人與參加者進行對談及分享之方式進行,透過問答及交流,切合實務需求。
(五)如全程參與者,將依規定核發研習證明及公務人員學習時數6小時。
二、報名日期及方式:即日起至111年11月25日(星期五)止,採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SNCRsjyG1Tg5TaUC8)。
三、如有相關問題,請洽聯絡人張小姐,電話:(02)2311-3040 分機8663;信箱: keviny@utaipei.edu.tw。
一、 近年來,全球化對全球政經和社會產生莫大影響,對教育領域來說尤其顯著。因此,現今國家教育政策勢必呼應國際趨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17項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SDG),已成為最具指標性的全球目標,當中SDG4更是提出教育平等、終身學習等議題。然而新冠疫情不僅改變了學習模式,也衝擊政策制定和跨國合作與教學。
二、 因此,政治大學教育學院與香港嶺南大學、馬來亞大學將聯合舉辦國際高等教育與品質研討會,探討後疫情時代下,高等教育的新方向和政策、新興跨國合作模式及提升教學品質的策略。
三、 研討會主題為「Sustainable Quality Assurance in Turbulent Higher Education- Policies, Dialogue and Synergy in the Post Pandemic」。
四、 活動日期:111年11月11日(五),上午9:00至下午5:00,歡迎國內各大專院校教育學院之先進及學生參與。
五、 報名連結為https://forms.gle/82DprkqZjKEDbkTU9。本活動開放現場參與名額50名,敬備餐盒,敬請踴躍報名。
六、 旨揭學術論壇及議程等相關資訊,公告於本院最新消息,相關網址請參考:https://educ.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9689&id=17756